Oolong tea
**东方美人茶:半发酵的千年诗韵**
(文/茶语山人)
晨雾未散,武夷山的茶农已踩着露水踏入岩骨花香的秘境。这里的茶树,根植于丹霞地貌的赤石裂缝间,汲日月精华,承云雾滋养,叶片在晨昏交替间凝成翡翠般的光泽。这便是青茶(乌龙茶)的摇篮——一片介于绿茶之清纯与红茶之醇厚间的灵叶,承载着中国茶道「中庸」的哲学智慧。
**一叶见天地:半发酵的玄妙**
青茶的制作,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共舞。茶人将采下的鲜叶薄摊于竹筛,在日光下轻柔萎凋,待叶片渐微软化,便以布巾包裹,置于竹篓中静候「走水」。此时叶脉如活泉涌动,茶多酚与酶悄然转化,空气里浮动着若兰似桂的初香。最考验匠心的「做青」工序,需在凉青架上反复摇青、静置,叶片边缘因摩擦渐染琥珀色,而叶心仍守着翡翠本色,恰似太极阴阳的具象。炭火慢焙的终章,锁住这「七分绿意三分红」的玄妙平衡。
**岩骨花香:四大名枞的传奇**
在闽北丹山碧水间,大红袍的岩韵如长啸的龙吟,铁罗汉的醇厚似古寺钟鸣,白鸡冠的清雅若月下竹影,水金龟的甘润如深涧流泉。闽南安溪的铁观音,则以「兰花香、观音韵」闻名,冲泡时叶片如凤凰展翅,七泡余香仍绕梁不绝。而台湾冻顶乌龙,经松木炭焙出「喉韵」,凤凰山的蜜香红乌龙更以「冷后浑」的琥珀汤色惊艳茶界。每一片茶,都是山场风土的私语。
**茶道即人道:工夫茶的仪式美学**
潮汕工夫茶席上,孟臣壶与若琛杯的相逢,暗合「天圆地方」的宇宙观。烫杯时白雾升腾,唤作「关公巡城」;斟茶必匀三巡,谓之「韩信点兵」。老茶客轻嗅杯底香,细品「山韵」「蜜韵」「果韵」的层次变幻,恍若穿越云雾,直抵茶树生长的那片山崖。冬日围炉煮老枞水仙,炭火噼啪间,茶汤的木质香与岁月沉淀的陈韵交织,恰似与故人对坐夜话。
**茶中隐者:青茶的养生密语**
古医书记载,武夷茶「久服令人瘦,去人脂」,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富含茶多酚与甲基化儿茶素,可清浊气、护心脉。冬日饮焙火足的岩茶,温润如暖裘裹身;夏品轻发酵的文山包种,清凉似竹风拂面。茶人常说:「青茶是通向长寿的桥」,而桥的那端,正是天地人和的东方智慧。
此刻,您眼前的青茶罐中,沉睡着跨越千年的东方美学。轻启锡罐,让干茶的幽香带您踏上寻岩问水的旅程——是凤凰山巅的晨曦,是武夷九曲的烟霞,亦或是冻顶山岚的私语?且以一盏青瓷杯,邀您共品这半发酵的光阴诗篇。
Showing all 4 results
-
Oolong tea
千峰翠|散茶
NT$630 – NT$1,250
Thousand Peaks Emerald
Loose Leaf高山風土的標誌,蘭花×桂花×梨子風味,適合喜愛高海拔清香氣韻的品飲者